近年来,铜陵市按照司法为民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标准和要求,系统规范推进全市人民法庭建设,从硬件设施保障、司法服务理念以及法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,全力打造人民法庭升级版。 一是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有效。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全面推进人民法庭建设活动领导小组,指导基层法院成立相应领导小组,指定专门部门、专人负责具体实施。印发《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人民法庭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要求相关基层法院夯实责任、细化方案、明确时限,逐项对标落实。向政府争取人民法庭建设专项资金,确保按照要求建设的法庭予以补助。市中院适时开展督查,掌握建设进度,进行验收总结、通报表彰、兑现配套建设经费。 二是硬件设施更加标准完备。按照《人民法庭统一标识设置规范》统一法庭标识,实现“见标识即知人民法庭”的效果。科学优化区域布局,重点做好诉讼服务站、审判法庭及配套生活设施的升级改造。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法庭,实现互联网WIFI全覆盖和科技法庭全覆盖,打造从线下到线上的人民法庭。配备智能办公系统,通过法院移动专网,实现移动办公办案。 三是司法服务更加高效便捷。着力为人民群众服务,诉讼服务站、科技法庭、法官接待室等设施建设既要统一标准又要“接地气”,并充分发挥作用。加强诉讼指导,对当事人在立案、审判、执行等环节,提供必要的程序性引导。加大诉讼服务站信息化建设力度,积极适应“互联网+”新时代下对人民法庭工作的新需求。结合地域实际,围绕立案服务、简案快审、小额速裁、巡回审理、律师参与信访化解、家事审判、农业保障、人民调解、留守儿童帮扶等方面,创新思路方法,多维度打造“一院一品牌、一庭一特色”。 四是文化建设更加体现特色。利用地缘优势、职业特点,深入人民群众中做好法治宣传工作。把巡回审理与指导人民调解、法治宣传等结合起来,充分发挥好背包法庭作用,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司法的关怀和温暖。塑造人民法庭精神内核,借力本土精神文化资源优势,以地方文化特色为有力抓手,以文化墙(文化长廊)、法庭外环境等为有效载体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打造法庭特色文化、品牌文化,提升人民法庭文化品味。
|